城市與城鎮,是現代經濟活動的基本空間,是建立現代生產和消費關係的基礎,也是資金、技術、人才和信息的最佳結合點。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廣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珠三角城市群的成功;而粵東西北的相對落後,也突出反映在城市化和城鎮化水平的滯後。
  在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重大戰略中,城鎮化和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一起,成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載體。廣東也明確提出,要支持粵東西北地區地級市擴容提質。作為粵東中心城市的汕頭,提升城鎮化水平已刻不容緩。
  速度的增加意味著空間距離的縮短。世界城市發展史早已證明,現代化交通手段的演進,必然將會帶來城市形態和區域城鎮群空間佈局的變化。廈深鐵路潮陽站落戶谷饒鎮,無疑將對當地城鎮化形成強有力的推動。承擔潮陽站站前廣場與進出站道路開發重任的深圳潮汕商會,此前在全國各地的城鎮化建設中已經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此次反哺家鄉,潮汕商會更是明確提出,以廈深鐵路建設為契機,加快谷饒舊城鎮改造,改善谷饒人居環境,提升谷饒人民生活品質,增加就業機會,建設幸福谷饒現代化工業城鎮新中心,從而打造粵東城鎮化示範工程。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佈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信心城鎮化道路,遵循發展規律,積極穩妥推進,著力提升質量。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是快速城鎮化的30多年,常住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衡量的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7.9%提高至2012年的52.57%。但也要看到,我國城鎮化率雖然已經超過總人口一半,但還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離歐美國家(如美國82%)城鎮化率還有很大差距。從這一角度觀察,我國城鎮化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潛力巨大。
  汕頭城鎮化提速大勢所趨
  專家指出,城鎮化是保持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和紅利,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首先,城鎮化能有效破解我國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即巨大的城鄉差距問題,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4565元,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僅為7917元。城鄉一體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其次,城鎮化是工業化的載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臺,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條件。城鎮化不僅僅是城鎮空間的擴展,更是人口的集聚和城鎮規模的擴大。推進城鎮化,能夠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生產、生活消費等方面創造新的需求,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拉動經濟增長;城鎮化的推進能帶來人均國民收入的明顯提高,拓展巨大消費空間;城鎮空間的擴大促進工業化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目前,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預計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超過60%。據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城市每增加一個人,全國平均拉動約10萬元的公共設施投資(包括基礎設施和住房建設等),可以預見,城鎮化通過對消費和投資的雙重拉動,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和強大引擎。只有順應發展轉型的大趨勢,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中國才能釋放其擴內需、促發展的巨大潛力。
  在新一波城市化與城鎮化的浪潮中,以創新型經濟特區、東南沿海現代化港口城市、粵東地區中心城市作為城市定位與奮鬥目標的汕頭,其城市化和城鎮化規模和質量必須有一個大提升,這是發展的必然要求和現實路徑,既是挑戰也是動力。
  谷饒將成重點打造中心鎮
  從全省形勢來看,加快城鎮化是廣東目前推進轉型升級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去年3月,廣東省政府印發《廣東省城鎮化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在“十二五”期間,全省城鎮化率每年要提高0.8個百分點左右(粵東西北各市要求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2015年將達70%,總體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呈現“區域協調、城鄉一體、綠色低碳、節約集約、文化傳承、和諧宜居”的新局面。
  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廣東省城鎮化率為66.2%,其中,珠三角地區城鎮化率達82.72%,居世界先進水平,粵東地區的城鎮化率為57.71%,差距明顯。其中汕頭市的城鎮化率是68.5%,雖然數字上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但汕頭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城市。汕頭戶籍總人口532.88萬人,面積206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2582人,比上海市還要高。第一產業比重為5.8,而農村人口仍然十分龐大,在中國社科院日前發佈的“中國地級以上城市城鎮化質量排名”中,深、京、滬排名前三,汕頭市位居全國24位,城鎮化任務依然很重,空間依然很大,可以成為汕頭加快發展、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汕頭市委、市政府對此有著清醒的認識。在剛剛召開的汕頭市委十屆四次全會上,汕頭市委書記陳茂輝強調,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增創統籌城鄉新優勢,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化提升城鄉空間佈局和集聚功能。去年,汕頭市發改局與廈門大學經濟學院課題組在分析汕頭特區統籌城鄉一體化的現實基礎、成效與存在問題、戰略機遇期及統籌城鄉一體化主要障礙基礎上,提出了加快統籌城鄉一體化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標、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
  為此,汕頭一方面首先全力謀劃打造海灣新區這一發展平臺,推動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做大做強,另一方面大力發展中心城鎮。推動澄海、潮陽、潮南、南澳的城市化進程,建設城市組團,建設一批工業強鎮和宜居、宜業、宜商、宜游小鎮,做到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
  在這一過程中,作為汕頭市工業重鎮的谷饒鎮,無疑是汕頭將要著力打造的中心鎮之一。
  去年公佈的《汕頭市城鎮化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汕頭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以中心城區為核心,澄海、潮陽、潮南轄區為副中心,南澳為前沿,一批中心鎮為骨幹的海灣型組團式城鎮體系。在“十二五”期間,汕頭將按照小城市的規模、功能,加快谷饒、關埠、和平、兩英、陳店、隴田、蓮下、東里、隆都等一批中心鎮的規劃建設,促進二、三產業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向中心鎮區集聚,提高土地和設施的利用效率。完善城鎮公共設施配套建設,強化中心鎮的功能,使之成為區域發展的增長極,帶動周邊小城鎮及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以點帶面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橋頭堡。
  促城鎮化新農村協調發展
  一場城鎮化大發展的大戲即將唱響鮀城。而被汕頭城鎮化“十二五”規劃列為發展重點的潮陽區谷饒鎮,也正著力構築城鄉發展新藍圖。
  據介紹,該鎮將按照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結合實際,統籌推動規劃、建設、產業、公共服務等融合發展。借助廈深鐵路潮陽站建設,指導沿線村(居)做好村莊規劃和片區規劃,承接潮陽站片區和進出站路,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發展生態工業和高端無污染產業,依法依規推進“三舊”改造,想方設法盤活土地資源,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良性協調發展。
  從城鎮化發展的規律看,谷饒大幅提升城鎮化水平的條件已經成熟。
  就外在因素而言,城市群與城鎮群之間需要以快速便捷的交通網絡為紐帶。經過交通基礎設施大會戰,汕頭中心城區與潮陽之間的公路交通網絡已經較為完善。谷饒鎮毗鄰揭陽,是潮陽、潮南兩區經往未來潮汕國際機場的交通要道。廈深鐵路潮陽站的設立,更使得谷饒搭上“動車”的快速通道,融入“廈深三小時經濟圈”。圍繞廈深鐵路潮陽站建設,谷饒還規劃建設火車站進站路和環城路,加快埔谷公路、東谷公路等道路建設,使谷饒與潮陽、潮南、普寧、揭陽、汕頭的交通網融為一體。
  就內在因素而言,城鎮化發展必需依靠產業支撐,這樣才不會造成一批“空城”、“死城”。城鎮化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產業集聚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過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谷饒製造”向“谷饒創造”的轉變。谷饒鎮是赫赫有名的“中國針織內衣名鎮”,全鎮的針織內衣企業分別涵蓋針織內衣製造業的各個生產環節,從捻線、經編針織、電腦繡花、洗染、後整理、加工成品、附件到輔料等所有環節配套成龍,已初步形成富有特色的完整的針織內衣產業鏈。谷饒鎮的針織內衣產品不但進入全國各地市場,還遠銷北美、歐洲、中東、東南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有5家企業在美國、巴拿馬、俄羅斯等國家設立辦事處,實現生產、出口一條龍運作。產業化的高度發展,為谷饒城鎮化奠定了豐厚的物質基礎。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深圳市潮汕商會立足潮陽區谷饒鎮,立足於廈深鐵路潮陽站周邊的鐵路商貿物流商圈,將其構築為潮汕與世界、傳統和時尚、生產和展示相融合區域的構想,顯然符合谷饒、潮陽乃至整個汕頭市的城鎮化發展規律,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建產業高地,造美好家園
  城鎮化發展,既意味著產業經濟的繁榮,也意味著人居環境的改善。
  廈深鐵路的開通,為汕頭帶來了更多的客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促進了當地乃至整個粵東經濟的振興發展、跨越發展。作為潮陽站所在的谷饒,只有在服務配套能力上實現同步提升,才能承擔起交通樞紐和商貿中心的重任。打開深圳市潮汕商會在谷饒鎮推進城鎮化建設的總體規劃效果圖,潮商峰會會館、五星級酒店、酒店式公寓、潮汕特色風情街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取意於潮汕傳統民居片區屋頂檐口的弧線造型貫穿整個片區。項目有關負責人告訴筆者,弧線形態寓意潮商在世界各地廣布群體、延綿不息,更寓意潮汕地區經濟將再度騰飛、再創輝煌。該項目集交易、貿易、會展、產業培育、產業升級、信息交流、市場拓展、技術創新、品牌推廣、金融結算、潮商峰會、參觀旅游、購物娛樂、酒店、居住等多功能於一體,將開創潮汕地區現代綜合商貿物流商圈的新篇章,為汕頭經濟發展增添又一強大引擎。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凸顯了城鎮化的核心——人的發展。“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收音機大喇叭……”曾經是城鎮化生活的代名詞,現實已遠遠超過這個曾有的夢想。
  深圳市潮汕商會谷饒鎮項目的規劃藍圖,向世人展示了谷饒鎮未來更為美好的城市生活。城市不再是鋼筋水泥的簡單堆積,而是天藍水碧、空氣清新、環境整潔。項目規劃的農民回遷小區,包括了住宅、會所、商鋪、停車場等,1800多套現代住宅將讓回遷農民感受到家的溫暖;商住區將配套入戶花園、觀景陽臺、服務陽臺,配套5萬平方米社區型生活商場和沿街商鋪。高檔百貨、大型超市、品牌旗艦店、電影院、真冰場、各色餐飲一應俱全。
  一幅推動谷饒城鎮化大發展的藍圖在人們面前徐徐展開。待改造項目完成之後,居民和游客將可以乘坐軌道小火車,慢慢穿行於秀場、峰會、各式展場、風情街、辦公樓、作坊、商貿城、專業市場、酒店購物中心之間,緩緩地呼吸商圈的時尚氣息,開始一段令人難忘的商務之旅、體驗之旅、文化之旅。
  2015年汕頭
  城鎮化水平
  提升至75%
  ■鏈接
  《汕頭市城鎮化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未來5年,汕頭要強化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成為在泛珠三角區域、海峽西岸經濟區中發揮重要影響的中心城市之一,成為集聚輻射功能強大的粵東城鎮群中心。到2015年,全市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75%左右,本市社會勞動者非農產業化比例達到80%左右。
  根據規劃,到2015年,汕頭將基本打造形成以中心城區為核心,324國道發展軸和沿海發展軸為軸線,澄海、潮陽、潮南區和南澳縣為城市副中心組團,一批中心城鎮為骨幹,佈局合理、發展協調的“一核兩軸四組團”的海灣型大汕頭城市新格局,使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明顯增強。
  為實現這一目標,汕頭將加大中心城區南北兩城的規劃建設力度,精心構築環汕頭灣城市核心區,形成“一灣兩岸”的城市形態。提升和發揮中心城區在全市、粵東地區以及閩粵贛經濟協作區的綜合服務功能,建設成為粵東城鎮群的核心,區域性經濟、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發展中心。
  同時依托國道324線構建以中心組團為主要節點,澄海、潮陽、潮南、南澳等副中心組團為次級節點的城市發展主軸;依托沈海高速公路、金鴻公路構建城市沿海發展軸,形成城市新區、現代服務業基地和沿海產業新城,最終成為汕頭未來經濟集聚成長、快速提升的主軸線和中樞系統。
  規劃提出,汕頭將按照城市組團發展的思路和各具特色的發展定位,將澄海、潮陽、潮南、南澳統一納入全市總體規劃,全面加快三區一縣的城鎮化進程。重點加快供水、供氣、污水處理等市政設施建設和路網、電網、信息網改造,加強商業配套、教育、文化、體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提高城區的城市綜合服務水平;促進產業經濟集約發展,全面提升四大城市組團作為中心城區“輔城”的服務功能,增強帶動各片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主導作用。
  加快中心鎮建設與發展,也是汕頭城鎮化至關重要的內容。在“十二五”期間,汕頭將按照小城市的規模、功能,加快谷饒、關埠、和平、兩英、陳店、隴田、蓮下、東里、隆都等一批中心鎮的規劃建設,促進二、三產業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向中心鎮區集聚,提高土地和設施的利用效率。完善城鎮公共設施配套建設,強化中心鎮的功能,使之成為區域發展的增長極,帶動周邊小城鎮及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以點帶面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橋頭堡。
  本版文/圖:袁丁 黃學佳 李賓
  編輯統籌:李國飛  (原標題:改善人居,打造粵東示範中心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l54nlbj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