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多實體店也加入了“雙十一”的促銷熱潮本報記者 陳夢澤 攝本報記者 薑燕
  喜慶惹眼的大紅色網絡頁面、勁爆的“免費”廣告宣傳、“五折”等促銷字眼,“11·11”告訴你:“雙十一”網絡購物狂歡節又來了。11月11日,本是興起於校園的“光棍節”,3年前被電商打造成單身男女購物的狂歡節。3年狂潮過後,越來越多人學會控制一時狂熱,選擇理性購物。本報近日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許多網民的態度漸趨冷靜,不再為這一天的搶貨而瘋狂。
  “光棍節”戰勝“促銷日”
  11月1日至7日,本報與觸動傳媒聯合發起“你如何看待光棍節”民意調查,以全市22000台出租車互動屏幕為平臺,共回收有效問卷13710份。
  “11·11”意味著什麼?在參與調查者眼中,它還是一個與光棍們相關的節日,是單身男女的狂歡節,而它的商業含義則位居次席,只有23.13%的受訪者認為它是一個“商家促銷的日子”。
  由於這個日期里有連續四個“1”,它被大學生們戲稱為“光棍節”,並迅速從校園走向社會。除了單身男女相親活動每年辦得風生水起之外,這一天的商業價值也被嗅覺靈敏的商家充分挖掘。2010年,電商在互聯網上發起規模宏大的商業活動,在淘寶上,眾多商家推出5折優惠促銷,創造了一個商業神話。2011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總銷售額達191億元,2012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總銷售額,天貓132億元,淘寶59億元。實體店也看到了這一商機,紛紛加入戰團,並贏得一席之地。
  但無論其商業價值有多大,從本次調查結果看,在受訪者眼中,這一天的商業氣息只是其中一個側面,單身男女盡享單身狂歡,才是正題。
  近四成認為“水分太多”
  經過前兩年“雙十一”當晚的鏖戰和後續收貨、退貨等無窮無盡的折磨,大部分網絡購物者已經看清部分電商在這一天玩弄的伎倆。關於“你對商家在光棍節的大促銷行動如何看待”的問題,38.96%的人認為“水分太多,不見得能便宜多少”,31.96%的人看透了這隻是“商業戲碼”,表示“從不參與”。只有29.08%的人認為“讓利幅度大,是一個購物的好機會”。
  問及“去年‘光棍節’購物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不少人對悲催經歷仍歷歷在目。26.32%的受訪者表示“興奮過頭,買了一大堆不需要的東西,後悔”,42.17%的人反映網絡購物“快遞太慢”,而在實體店買貨,又“排隊太長”。趕著打折買東西,著實是“讓我歡喜讓我憂”,好與不好,見仁見智。31.51%的人感覺不錯,表示“買到了很多物美價廉的東西,很開心”。
  的確,無論網絡購物者怎樣抱怨,“雙十一”這一天中各家電商銷售額暴漲是不爭的事實。淘寶店一個大賣家的雇員說,平時一天可能做幾百萬元的銷售額,到了“雙十一”這天,銷售額起碼翻10倍,可見確實還是有很多人購買並真正淘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訂單激增,快遞和貨品容易跟不上節奏,慢也是在情理之中,想享受便宜的歡樂,就得忍受它帶來的痛苦。
  購物狂人只是一小部分
  在電商營造空前的商業喧囂之後,實體百貨店也投入了“雙十一”的競爭中,打出相應的折扣優惠,招攬顧客。能現場看貨、試衣、付錢拿走的優勢,令不少網購者回歸實體店。在“‘光棍節’促銷你更喜歡哪類商店?”這一問題上,雖然青睞“實體百貨店”的人(26.66%)略少於“各類網上商店”者(27.67%),但與此同時,有近乎一半的購物者選擇靜觀兩者之間的廝殺——45.67%的人是“看誰折扣大,可選擇商品多”。競爭時代,網上網下激戰正酣,受益的是買家。不過,網購者在“雙十一”這天的搶貨時間比較有限,優惠稍縱即逝,是否來得及兩相比較,就難說了。
  分析網購花費金額,購物狂人在網購者中的比例並不高。久經實體店歲末打折狂潮考驗的購物者們,面對電商網頁上充滿誘惑的折扣,還是能夠保持內心的冷靜。被問到“如果你參加光棍節商家促銷行動,一般花多少錢?”時,約三分之一(31.74%)的受訪者只花1-300元,25.69%的人花300-1000元,15.70%的人會買到1000-3000元,而願意在這天掏出“3000-10000元”的消費者也有,比例為8.81%。有些令人意外的是,高達18.06%的人選擇花費10000元以上,這一數據與網絡購買力金字塔分佈規律並不符合。  (原標題:“雙十一”網購者漸趨冷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l54nlbj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