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潔的新化油燒烤溪橋村活動中心
  紅網新化站1支票貼現1月7日訊(分站特約記者 邱向明 分站記者 黎明明)“湖南省生態家園村”新化縣吉慶鎮油溪橋村,又爆新聞:該村300餘畝稻田,村民自籌300餘萬元,進行田坎硬化,為“稻田養魚、稻田養鱉”提供了集約化管理模式。
  下找房子一天雨漲洪水,乾三天就急死
  11支票借款月5日上午,新化縣畜牧水產局局長彭敦強,在現場指導工作時肯定:“油溪橋村稻田田坎硬化,是(新化縣)規格最高,成本最大,是搞得最扎實的一個村,值得我們學習!”
  油溪橋蒸烤箱村屬典型的石灰岩乾旱山區,自然條件較為惡劣,旱田面積達85%。
  “下一天雨漲洪水,旱三天就急死。看到油溪河的水從山腳下流過就是不能用。”油溪橋村村支部書記彭育晚對記者說,面對目前部分人認為農業投入大,效益低、農業拋荒形勢的嚴重,部分農田、土地、山路自然毀壞嚴重,無人管理的局面。“村裡大面積改善稻田,加固田坎,實現種養產業有機結合,提高了村民對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很有意義。”
  彭育晚告訴記者,油溪橋村自籌300餘萬元,現在已經用完500噸水泥,硬化任務已經完成了2/3。
  已經修好的吳家灣組田坎
  沒有一個空閑的人在家
  記者跟隨彭育晚到該村的戴家排、吳家灣、銅鑼灣等組看到:家家沒有一個空閑的人在家。山間稻田田坎上,都是築水泥田坎的人,馬馱人挑,一派熱火朝天景象:有的在裝模,有的在修坎,有的在養護。
  記者爬上山巔,朝下看吳家灣組的稻田,一坵坵稻田田坎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像一隻只洗擦得乾乾凈凈的瓷碗,放置在碧綠的油溪河邊,等待一場盛宴的開始。
  80歲的彭本習,這是記者遇到的年紀最大的一個村民了,他在田坎上一個人默默無聞地上水,和水泥。他脫了棉衣,腳穿水鞋,滿臉的泥水,他的田坎鑲得比較漂亮。
  “伯伯,你要穿衣服啊,莫凍到了!”彭育晚提醒老人。
  “在做事,就不凍了的!今年搞扎實,明年種田就輕鬆!”彭本習一臉微笑和憧憬。
  看到記者在田間採訪,村民小吳說:“昨天晚上我點燈搞到9點,怕水泥沒有用完浪費了,加班了!”他還滿臉的不好意思,對自己和水泥的技術沒有把握好。
  已經修好的銅鑼灣組田坎
  “觀點改變,精神脫貧”,是最重要的
  油溪橋村是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村民自治模範協會”的村,是全國陽光工程示範村,是湖南省生態家園村。
  它舉辦了“省市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城鄉整治建設”等現場會共計36次,有的經驗和管理模式在全省市得到推廣。
  為了進一步搞好本村的基層建設,油溪橋村乾群“不等不靠”,他們認為,“觀點改變,精神脫貧”是最重要的。
  對於將300餘畝稻田田坎的加固,該村先後組織幹部、村民代表到外地考察,比如到坐石鄉和半山鄉考察;加固田坎的技術人員經過培訓學習;派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各組指導農戶施工。村裡免費提供技術以及成片規劃費用和水泥的提供。村裡為村民,每天提供3台挖機和4臺汽車在現場作業。
  “這是千百年的好事!”一位村民對記者說。這樣一來,許多外嫁的女兒帶著丈夫回娘家幹活了,在外地打工的人回家加固田坎了。外村的退休教師、工人,為了幫助親朋好友,也來到了油溪橋村。家住晨光鄉高平村的漣鋼退休工人黎再初,就在這村幹了好幾天。
  “每天有400人在田野里幹活,現在已經幹了2個月了,300畝田還要1個月才能結束。”在田邊,退休教師彭育林告訴記者。
  油溪橋村村支部書記彭育晚(右一)向畜牧水產局局長彭敦強(中)彙報村裡的情況
  看看電視,就可以悠閑進錢
  油溪橋村位於新化北部,與新化縣城、安化縣城、梅山龍宮等距離40公里,是油溪河漂流的起點站,有新化境內最大的清代石拱橋,有古烽火臺和湘安古道等景觀。奇山異水和厚重的歷史文化造就了這裡的開發價值。
  彭育晚介紹:油溪橋村正在申報“列入縣政府特色旅游項目”的設想:突出山村風俗特色,打造鄉居民俗展示園;突出名勝風景特長,打造名勝風景薈萃園;突出綠色農業特點,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產業示範園;突出生態旅游綜合優化,打造旅游強縣中的後花園。
  油溪橋村委會決定,以“四園”打造油溪橋村新農村建設特色村和生態產業品牌,構築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建設模式。在旅客玩好的同時,“該村的稻田養魚養鱉養泥鰍等等,會讓前來觀光的游客吃好的同時,還有東西帶回去。”
  同時,田坎的修好,有利於水土的保護,有利於有機稻、無公害蔬菜的種植。“有利於村民稻田的流轉,到那時,村民在家裡上上網,看看電視,就可以悠閑進錢,人家幫你種田去了” 彭育晚憧憬。
  油溪橋村村支部書記彭育晚(左一)幫助老人築田坎
  村民在裝料修坎

  村民在裝料修坎  (原標題:新化油溪橋村:投資300萬,“美容”稻田田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l54nlbj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